萍乡经开区:三代维修工具见证的脱贫致富经
央广网萍乡4月17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王婕 赖丽华刘常恋山)从木柄羊角锤、简易焊台等维修工具,到自己组装的压屏机,再到购进全市第一台微激光镭射机;从骑着三轮车上门搬回坏家电,到换小车运输电视屏幕,再到坐在家中就能接到全市的维修订单……
李昌帆的第一代维修工具。木柄羊角锤、生锈的扳手和简易焊台等
精准扶贫好政策+脱贫致富当自强=日子越来越好。萍乡经开区周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昌帆,用了六年时间,论证了这个等式,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励志故事。
李昌帆的第二代维修工具。为了省钱,李昌帆自己组装了一个压屏机,图为他正在利用压屏机维修电视屏幕
“不能等靠要,手艺要学好”
“你好,李师傅吗?我家液晶电视坏了,孩子还等着上网课,麻烦你来帮忙看看吧!”接完电话,李昌帆拿着工具箱就出了门。村民口中的李师傅,叫李昌帆。这位31岁的小伙子是个电视维修小能手。源源不断的维修订单,从早忙到晚的工作状态,很难让人想到,他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母亲长期重病,生活无法自理,巨额医药费。父亲在打零工的同时照顾着母亲,入不敷出的生活,极其困难。2014年,李昌帆一家被认定为周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申请了低保,我妈治病也享受了不少医疗优惠政策,缓解了困境。”
“国家政策好,帮扶干部也用心帮我。但日子是自己过,手艺要学好。”曾经当过维修学徒的李昌帆心里明白,不能“等”“靠”“要”。从市场上买了一把木柄羊角锤和其他简易工具,他开始了自己的电视机维修事业。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加上自立自强……李昌帆一家在2016年脱了贫。
李昌帆的第三代维修工具——全市首台微激光镭射机。该机器可以作用于液晶显示器中间层电路,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图为李昌帆利用机器检查电视液晶显示屏线路
“不仅要脱贫,还要能致富”
脱贫之后的李昌帆并没有止步不前,肯吃苦不服输的他想着如何才能靠双手致富。为了节省购买设备的成本,他自己查阅资料,组装了一台压屏机,有了压屏机,维修范围就大了很多,不再限于小订单。
最初的订单大都来自于10多公里外的萍乡市区大有旧货市场,李昌帆骑着自家旧三轮,去市场将需要维修的家电搬回家。“三轮车颠簸,下雨天没法拉货。搬运途中磕坏过两次电视屏幕,自掏腰包赔了几千元。”李昌帆回忆道。
维修手艺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可结婚生娃后,家里支出更多了,李昌帆渐渐有了心事:“自己组装的压屏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想买更好的设备提高效率,也想换个车搬运电视屏幕。这些都要钱呀。”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微激光镭射机,让李昌帆的维修生意越做越红火,坐在机器旁的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了好政策,生活更有底气”
2018年1月,李昌帆通过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有了创业之基,并享受了扶贫创业一次性补贴5000元。有了贷款,再数数自己的积蓄,李昌帆换了一台小车运输电视屏幕,去年又花了8万元购进了萍乡市第一台微激光镭射机。维修效率越来越高,现在其他维修师傅解决不了的难订单都转进了李昌帆家,小车后座被电视机划出的一道道划痕就是生意越来越好的见证。
原来,周江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利君和帮扶干部一直惦记着李昌帆创业的事儿,他们多次跟李昌帆宣传扶贫政策,帮助他捋清创业思路。“邓书记和我聊过几次,跟我详细讲解了创业补贴和扶贫小额贷款。当时我还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怕还不上贷款,好政策给了我足够的底气,不然,我可能不会购买新设备,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扶贫干部对我们的付出,真心感谢!”坐在微激光镭射机旁的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发布】萍乡: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附发布会实录)
导 读
12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扶贫办与萍乡市人民政府举行“决战脱贫攻坚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萍乡专场,会上对萍乡市决战脱贫攻坚进展及脱贫经验做法作了介绍。
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2013年底,萍乡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365人,贫困发生率5.07%,国定贫困县莲花县高达17.24%,仅“十三五”贫困村就有11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
截至目前,该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330元提高到目前的13998元,收入增长6倍多,年均增幅为29.2%。五年来,该市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脱贫攻坚资金达76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五年来累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4800余万元
萍乡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进行了走访,无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失学零辍学。五年来,享受教育补助政策6.6万余人次,累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4800余万元。雨露计划补助1.7万余人次,共计补助资金2458万元。
同时,萍乡市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控制在90%适度。仅2020年,贫困人口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达9622.15万元。该市571个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全部落实了坐诊巡诊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全面覆盖,使贫困边远地区群众同样能享受到便利的基础医疗服务。
五年来,该市共计投入8983万元,完成了40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所有贫困户房屋均通过了住房安全鉴定,达到安全标准。
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金额3.4亿多元
近年来,萍乡市共发展蔬菜、水果、油菜等特色种植业18.98万亩,带动贫困户2万余户;发展生猪、肉牛等特色养殖业11.28万头,家禽养殖124.13万羽,水产养殖6538.16亩,带动贫困户3765户;发展有扶贫带动功能的休闲农业点124个,带动贫困户4916户。获得产业扶持的贫困户累计达20852户,占贫困户总数99.08%。
同时,该市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7亿度,发电收益超过1.3亿元,使参与的贫困家庭年均增收2300元左右,参与的贫困村年均增收最少4万元、最多达12万元。做大做强消费扶贫规模,打造多种模式的消费扶贫馆,拓宽扶贫产品流通渠道。认定扶贫产品928个、供应商249个,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金额3.4亿多元。
目前,萍乡市通过产业带动、扶贫专岗以及劳务输出等灵活丰富的就业形式,帮助36726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每年每户平均就业增收5000元以上。
以下是本次发布会的
图文实录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3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扶贫办、萍乡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萍乡专场发布会。萍乡市委常委、副市长廖鸿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萍乡市扶贫办主任彭万秋先生,上栗县委副书记李志猛先生,莲花县副县长朱敏美女士,芦溪县紫溪村第一书记郭郁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文颖 摄)
黎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萍乡专场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萍乡市委常委、副市长廖鸿先生,萍乡市扶贫办主任彭万秋先生,上栗县委副书记李志猛先生,莲花县副县长朱敏美女士,芦溪县紫溪村第一书记郭郁先生。请他们介绍萍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以及经验做法等,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廖鸿副市长作介绍。
萍乡市委常委、副市长廖鸿(文颖 摄)
廖鸿:
萍乡市是革命老区,也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2013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365人,贫困发生率5.07%,国定贫困县莲花县高达17.24%,仅“十三五”贫困村就有11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方针,立下“愚公志”,下足“绣花功”,以舍我其谁的坚强意志力和攻坚拔寨的顽强战斗力,取得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成就。截至目前,现行标准下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1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销号,莲花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330元提高到目前的13998元,收入增长6倍多,年均增幅为29.2%。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脱贫攻坚资金达76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萍乡市脱贫攻坚成就得到了各方面充分肯定。荷树坪养殖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单位,上栗县兔产业获评“2020年度中国兔产业区域扶贫模式”先进称号,王家源村、杨家湾村产业转型经验分别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刊载推广,芦溪县532产业扶贫模式经省深改办刊载向全省推广,王振美、李维正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原紫溪村第一书记范小敏获评“全国满意人民公务员”,贫困户蓝海军获评“中国好人”等等。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将萍乡市脱贫攻坚情况向记者朋友们作个简要介绍。
一、聚焦精准脱贫,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措施
在教育扶贫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进行了走访,全市无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失学零辍学。五年来,享受教育补助政策6.6万余人次,累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4800余万元。雨露计划补助1.7万余人次,共计补助资金2458万元。
在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缴费补贴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全覆盖,全市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控制在90%适度。仅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达9622.15万元。全市571个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全部落实了坐诊巡诊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全面覆盖,使贫困边远地区群众同样能享受到便利的基础医疗服务。
在住房保障方面:五年来,全市共计投入8983万元,完成了40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所有贫困户房屋均通过了住房安全鉴定,达到安全标准。
在饮水安全方面: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完成农村贫困人口饮用水水质检测。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18500万元,解决了37600余人饮水困难。全市贫困家庭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等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兜底保障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无劳力、弱劳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的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对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全面落实基本生活、照料护理补贴,启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工程。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工作机制,加大临时救助保障力度;聚焦“病残”“孤老”“弱小”人群,分类施策,健全残疾人生活护理补助制度、孤儿生活保障制度,彻底解决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问题,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9670户56474人,农村特困人员6555人。从2015年到2020年,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每月260元提高到2020年的47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由165元提高到325元;全市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由每月305元提高到615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月260元提高到615元,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0.61亿多元,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2.65亿多元。
同时,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共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类资金10664万元,建成35个集中安置点,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731户1976人,同步搬迁其他困难群众395户1483人,并强化了后续帮扶措施,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目标。
二、着力实施产业就业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质量高、成果可持续的根本之策。萍乡市因地制宜推进两业扶贫,让产业就业既适应地方发展需要,也符合贫困户自身发展需要。
在产业扶贫方面:萍乡市以“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光伏、高产油菜、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芦溪县果园产业、上栗县兔产业、莲花县百合产业、安源区蛋鸡产业、武功山茶产业等一批覆盖面广、市场收益稳、带贫能力强的产业扶贫项目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全市共发展蔬菜、水果、油菜等特色种植业18.98万亩,带动贫困户2万余户;发展生猪、肉牛等特色养殖业11.28万头,家禽养殖124.13万羽,水产养殖6538.16亩,带动贫困户3765户;发展有扶贫带动功能的休闲农业点124个,带动贫困户4916户。全市获得产业扶持的贫困户累计达20852户,占贫困户总数99.08%。积极推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模式,培育壮大产业扶贫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劳务型等多层次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参与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2829个,其中龙头企业278家、农民合作社992个、家庭农场170家、致富带头人1389个,带动贫困户25313户次,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人数4379人。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全市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7亿度,发电收益超过1.3亿元,使参与的贫困家庭年均增收2300元左右,参与的贫困村年均增收最少4万元、最多达12万元。做大做强消费扶贫规模。全市认定扶贫产品928个、供应商249个,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金额3.4亿多元。
在就业扶贫方面:萍乡市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和全力培育的绿色扶贫产业,积极拓展“雨露计划”等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就业扶贫“春风行动”,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链接、扶贫车间吸纳、农村能人引领、公益岗位扶持等就业、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就近就地就业扶贫平台,全方位拓展贫困群众就业门路。全市认定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277个,建设扶贫车间196个,特色产业扶贫带动37709户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设置公益岗位近7000个,解决6664名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难问题。目前,全市通过产业带动、扶贫专岗以及劳务输出等灵活丰富的就业形式,帮助36726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三、注重扶智扶志,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
萍乡市充分利用特有的红色资源,小城大爱传统,始终把实现贫困群众“富脑袋、长志气”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持久动力。
一是以红色培训带动脱贫致富。统筹整合“毛泽东引兵井冈成功决策之路”“安源工运之路”“秋收起义之路”“甘祖昌龚全珍解甲归田不忘初心之路”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红色资源,建立串联起全市精品教学路线。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主阵地作用,形成以莲花县甘祖昌干部学院为龙头,安源党性教育基地、湘东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芦溪乡村振兴学院、上栗斑竹山党性教育基地等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为重要支撑的党性教育基地布局。例如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依托甘祖昌干部学院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先后接待4.4万余名学员,周边村民通过民宿、农家乐等途径增收1200余万元,带动沿背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由昔日的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样板村”。全市先后开展干部培训1790次,开展扶贫专干、第一书记等培训班174次,走出了一条“红色培训+脱贫攻坚”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是以红色宣讲推动志智双扶。萍乡市坚持守正创新,以“理论+文艺+服务”融合宣讲模式,“大篷车”流动巡回宣讲方式,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宣讲形式,开展“感恩奋进”脱贫攻坚大宣讲活动。把深奥的理论讲通俗,把抽象的政策讲具体,激励贫困群众奋发自强、勤劳致富热情。同时,把宣讲与生产生活服务结合起来,组织科技下乡和技能培训,把“爱心超市”、医疗救助、种殖种养、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家电维修等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
四、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大扶贫机制
四级书记直接抓。全市上下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对脱贫攻坚重要要求,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的“双组长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支持,紧紧抓牢四级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始终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如山之责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行业部门合力扶。强化脱贫攻坚工作合力,各行业部门、社会各界扛起部门、行业、社会扶贫责任,制定完善配套举措,全面实施精准帮扶十大行动。
定点单位倾心帮。除省直单位挂点帮扶16个贫困村外,我市组织了市直141个单位组成55个工作组、县区180个单位组成55个工作组结对帮扶全市110个贫困村,实现单位帮扶贫困村全覆盖。
党员干部结对包。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36人,驻村干部1000多人,安排近1.5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广大党员干部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肃风正纪常态促。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构筑了直通扶贫工作一线的监督网络,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决查处侵占挪用、优亲厚友等侵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案件,形成了常态化运行的监督机制,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同时,全面落实关心关爱扶贫干部要求,落实了年度体检、意外伤害保险、年休假、津补贴等政策,对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脱贫攻坚开展以来,58名县级干部、109名乡科级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下一步,萍乡将持续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要求,高标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做好收官总结宣传,高起点谋划对接乡村振兴,为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增添萍乡色彩。谢谢大家!
黎峰: 谢谢廖鸿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能否介绍一下,作为革命老区的萍乡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要求的,是如何确保无一个贫困家庭、无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
萍乡市扶贫办主任彭万秋(文颖 摄)
彭万秋: 萍乡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脱贫攻坚的厚爱重托,切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嘱托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化忠诚为担当、化感动为行动、化信心为决心,大力弘扬安源精神,坚持精准方略,紧扣脱贫标准,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着力在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上狠下“绣花”功夫,确保真脱贫、脱真贫,不落一户一人。具体来说,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三精准、三紧扣”。
一是精准识别,扣好关键第一粒纽扣。万事开头难,脱贫攻坚也不例外。首要关键的问题是要摸清底数、认准对象、建好台账,防止“跑冒滴漏”。为此,我们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村逐户逐人筛查,联合民政、公安、工商、住建等部门逐一比对,按照“七清四严”要求逐一研判,逐级公告公示,层层审核把关,并建立动态调整管理机制,从而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一人。
二是精准帮扶,扣实硬核每一粒纽扣。对象摸准后,根据致贫原因,对照脱贫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进行帮扶,确保每户每人帮扶责任、帮扶政策、帮扶工作落实到位。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坚持成熟一个退出一个,确保存量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不留一户一人。截至目前,全市7536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如期高质量脱贫。
三是精准监测,扣牢扎紧可能松动的纽扣。扶上马,送一程,贫困摘帽退出后,坚持“四个不摘”“四个不减”,继续在提质增效、致富奔小康上做足做实文章。同时,针对因病、因灾等可能出现的返贫198户691人脱贫监测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402户1336人易致贫边缘户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帮扶机制,严控增量,严防变量,最终确保不落一户一人。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 上栗是“中国烟花鞭炮之乡”,花炮产业曾经是上栗贫困劳动力增收的“主力军”。在多地禁放导致花炮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请问上栗是如何统筹做好花炮退出企业转型与贫困人口增收的?
上栗县委副书记李志猛(文颖 摄)
李志猛: 千年花炮福泽千家万户,因为禁(限)放政策从紧、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上栗毅然淘汰246家落后花炮企业。面对产值税收骤减、就业岗位锐减,我们坚持向新兴产业转、向文化旅游转、向高效农业转,千方百计保障百姓就近就业,实现产业转型与脱贫攻坚“两道难题一并解”。全县1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摘帽,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13078元。
一是向新兴产业转,园区增岗帮就业。抢抓赣湘合作历史机遇,投资60亿元建设全省首个赣湘合作产业园,全力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三大产业,实现入园企业连年倍增、产值税收连年翻番、园区排名连年跃升。今年1-10月,上栗新增“四上”企业占全市的50%,入园企业从31家发展到117家,园区排名从全省第95跃升至29名,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萍乡伍子醉食品6000名员工,70%来自花炮退出企业,实现月薪4500元以上。
二是向文化旅游转,文旅融合助就业。始终高昂杨岐山风景名胜区这个龙头,奋力擦亮花炮之源、禅宗之光、溶洞之奇三张文化名片。在以PPP模式撬动景区建设资本的同时,投入4.5亿元建成花炮文化博览园,成功举办世界烟花大会上栗之夜创意焰火艺术汇演,推动花炮产业从单一制造转向文化创意、高端燃放。连续4年推进乡镇“六个一”工程,新涌现出156个乡村旅游景点,仅“泉之源”田园综合体,就带动周边5个村的2000多名花炮工人吃上“旅游饭”。
三是向高效农业转,产业带动促就业。全力对接长株潭地区庞大的消费市场,以政府贴息方式扶持92家花炮退出企业从事肉兔、蚕桑、黑山羊养殖。近年来,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 575家发展至1506家,新增5家国家级、16个省级合作社,以及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鑫农兔业、高山黑兔、康态循环农业、蚕丝宝专业合作社等转型典范的带动下,全县盘活闲置厂房2800余栋,吸纳富余劳动力2.5万人次。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 莲花是一块红色文化深厚的红土地,毛主席曾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山,从此点燃了中国革命燎原的星星之火。请问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莲花是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以党建凝聚起脱贫攻坚的蓬勃力量呢?
莲花县副县长朱敏美(文颖 摄)
朱敏美: 莲花县是萍乡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红县,“莲花一支枪”、“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龚全珍老阿姨”的故事闻名遐迩。近年来,我县充分挖掘“全红县”的优势,切实把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干群同心、持续作战,于2019年4月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到2020年11月底,全县63个重点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10242户贫困户、39819个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我们主要抓了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建强红色支部堡垒,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工作优势。结合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把32个县级红色名村打造成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比如红色文化村高滩村支部通过三化建设,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工作以及各项工作在全县工作目标考核中获全县一等奖;不断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全县422名致富带头人中村干部有275人,占比达65%;同时,我们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全县成立了48个产业基地联合党支部,126个产业基地党小组,有1200余名党员中心户聚在产业链上,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将根深蒂固的红色文化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我们挖掘了30余位革命英模事迹,整理了红色故事530余篇,编写红色书籍20余本。利用遍布全县的100多个村级红色陈列室、教育基地等平台进行陈列、展示、宣讲,让红色精神可看可听、可感可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为人先、担当实干,县直部门下派的63个第一书记中有21名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扎根在村,一干就是五年。我县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的王振美老人92岁光荣入党。
三是着力发展红色产业,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创新“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全国第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甘祖昌干部学院。依托红色培训带动村民办民宿、演绎红色故事、种植销售农副产品、购买大中巴车接送学员等各种形式增收。比如:沿背村依托红色培训,开办了55家民宿,其中贫困户9家,户均月收入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达到350多万元。同时,我县注重将绿色、古色资源深度融合于红色资源,打造集学习、参观、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旅游线路,带动1138户贫困户脱贫,全县15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有50个村超过了10万元。
下一步,莲花县将继续利用好红色资源,发展好红色培训产业,在乡村振兴路上蹄疾步稳、砥砺前行。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来莲花采风、做客,用你们的妙笔记录莲花人民脱贫奔小康的风采,誉满全国的莲花血鸭、醇香的莲花老酒等着你们来品尝!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 请问郭书记,紫溪村作为省定“十三五”贫困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否结合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的工作实际,谈谈紫溪的变化和帮扶做法?
芦溪县紫溪村第一书记郭郁(文颖 摄)
郭郁: 大家好,我是萍乡市委组织部派驻紫溪村第一书记郭郁。紫溪村原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但现在的紫溪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全村70户196人实现了全面脱贫,而且由“问题村”、“落后村”嬗变为“明星村”、“示范村”。这里有几组数据:村里产业由空白发展到15大类45个,年产值5000多万元,集体经济从不足一万到近百万元,日接待游客最高达1万余人,紫溪脱贫攻坚的案例入选全国的脱贫攻坚案例选,还被评为省文明村、省4A级乡村旅游点和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作为这一巨大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经历难忘,倍感自豪,更有三个深刻感受。
要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龙头”。以前,全村138个党员,每次开会只能来二十多个,党组织特别没有战斗力凝聚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坚持“党建+”理念,强班子抓队伍,正是抓好了党建,全村呈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发展势头。在紫溪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中,面对农村最难的征地、拆房等工作,党员同志冲锋在前,创新群众方法,我们仅用一天半就流转土地260亩,5天拆除危旧房114栋,群众无任何怨言。
要牢牢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以前的紫溪一穷二白,全村劳动力有一千多人在外务工,贫苦户无增收渠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村先后引进了3家龙头企业,组建了14家合作社,打造形成了蔬菜、脐橙、猕猴桃等种植产业群,农家乐餐饮、民宿等服务产业群,培训、旅游、研学拓展等旅游产业群。因为产业就在家门口,70户贫苦户有35户独立发展了产业,贫苦户普通劳动力116人全部实现了就业。脱贫示范户李兆庚在家门口发展蔬菜脐橙产业,年收入达6-7万元,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而且过上了小康生活,脸上露出了幸福笑容。要深深揪住“民心”这个“根本”。过去,农户对脱贫帮扶工作不理解,认为是搞形式、走过场,但一任接一任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都是扑下身子,真诚与贫苦户交朋友,走进了群众的心里。今年疫情期间,一个八十多岁的五保户把自家剩余的鸡蛋、蔬菜捐到村里,说“我有困难,大家来帮我,现在大家有困难,我也来帮帮”。同时,今年有2个脱贫示范户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铭记村子的变化,村民还一致投票把村里新竣工的主干道命名为“小康”路和“振兴”路。
脱贫只是起点,如今,小村庄还办起了大学院,建立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截止到目前共承接各类培训486批次8200人次。同时,反映全村脱贫攻坚变化的电影《奔跑吧紫溪》也于上个月拍摄完成。在此也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们来紫溪村走走看看。谢谢!
经济晚报记者(文颖 摄)
经济晚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之前几位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萍乡市党和政府、机关干部发挥的积极作用,请问萍乡在推动社会扶贫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吗?
廖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萍乡市充分依托党群关系融洽的政缘优势、民营企业众多的地缘优势、“老表”感情深厚的文缘优势,国家部委定点帮扶的情缘优势,搭建民营企业帮扶、爱心人士帮扶、社会组织帮扶、对口支援帮扶等四大平台,引导支持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构建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
充分发挥爱心企业参与助推作用,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民营企业与行政村联带联建,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助力村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有323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结对403个村,实施帮扶项目814个,投入资金总额15309万余元,帮扶和带动了贫困人口28134余人次,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单位。萍乡市工业陶瓷商会、萍乡湖南商会、昌盛大药房、城北地产等商会和企业先后被评为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商会)。
充分发挥社会能人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农村能人带头领办合办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形式,优先吸纳有发展潜力的贫困农户加入,弥补贫困农户在技术、资金和销售等方面的不足,提高脱贫致富能力,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度达90%以上。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贫困户结为“亲戚”,帮助解决危房改造、看病就医等困难。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协同作用。萍乡素有小城大爱的美誉,公益组织、志愿活动十分活跃。萍乡市红心志愿者协会、萍乡安源志愿者协会、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上栗县仁泰教育促进会等本土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例如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的爱心人士王振美捐资50多万元,创立了振美教育基金,资助家乡脱贫和发展教育事业,目前已资助奖励贫困生、优秀生近千人。同样,荣获“脱贫攻坚奉献奖”的教育工作者李维正创办“江西省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教师数十万元。萍乡安源志愿者协会、萍乡慈善义工协会创办爱心慈善超市,每年仅资助贫困户米面油等生活用品50多万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部委及全国性社会组织对口帮扶作用。萍乡市尤其是莲花县是国家民政部对口帮扶单位,也是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联系帮扶单位。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主动沟通对接部委及其所主管、所登记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助力我市脱贫攻坚。仅2016年至2020年就引入各类爱心捐赠资金1.3亿多元,对接扶贫项目100多个。例如,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捐款3000万元,支持养老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1650万元,支持贫困村生态修复、修建民宿以及养羊、养鹅、种植辣椒等产业扶贫项目。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善款985万元,支持莲花偏远乡村修建路灯照明、残疾人更换假肢、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0多万元,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校舍建设和运动场地建设。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资420万元,支持莲花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儿童快乐家园(红领巾营地)。除了上述公益慈善组织之外,还有许多协会商会基金会慷慨解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款250万元,为1.9万名贫困妇女提供助学及大病救助保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捐赠款物2000多万元,提供数万件贫困户急需的羽绒服、棉衣棉被、运动鞋、食用油、空调机、洗涤用品等,无私帮助萍乡脱贫攻坚。还有许多外地的社会组织,如广东省萍乡商会累计捐赠近千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助学,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捐赠打印机,改造素质教育课堂,助力贫困地区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黎峰: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萍乡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会后可以再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江西发布、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网
相关问答
出租出去的房屋家电坏了,应该谁负责出维修费用?-幸福里问答
朋友,看了你的展开内容,感觉你做事真够严谨,你与租赁者层次,你是老板他是打工仔,必竟你一年收入房屋租金30.000多,而他们要支付30.000多,房租金压力...
萍乡租房价格多少啊?
现在很贵的了,估计都是在300以上了,装了空调,有家具,家电的都在600以上了。现在很贵的了,估计都是在300以上了,装了空调,有家具,家电的都在600以上了。